近两日,市场情绪火热,上证指数突破“9·24”行情,创近4年新高!昨日盘中突破3700点后,市场迎来调整,上证指数终结8连阳。近期,科技以及医药板块崛起,红利似乎要被市场遗忘了,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凭借着高股息的特点每日配资网站,红利具备一定的防御属性,在过去整体行情较为震荡的市场中依然备受资金青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当下仍需要配置红利以及$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的优秀体现在哪里?
首先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考虑,今年以来的泛科技,医药等成长赛道表现出了很强的收益弹性,吸引较多短线资金跟随入市。不过高弹性也就意味着高波动,随着行情的持续演绎,资金的博弈程度有所提升,止盈和追涨情绪相互交织,筹码结构逐渐复杂,也就意味着后续这些板块的波动性或将持续放大。而红利资产的估值水平较低,股价波动也更小,适度配置一些红利资产也可以相对稳定账户的波动,有攻有守。
其次是从资金流向上,今年以来机构,险资等长线资金始终在增持红利资产。从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险资对股票配置比例稳步提升,截至一季度末,产寿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余额达2.8万亿元,占比为8.4%,较2024年末季度环比增长16.0%。而根据中泰证券分析,近期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股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汽车、电子和医药生物30个行业,其中盈利能力较稳健、分红水平较高的红利类资产对中长期资金的配置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同时,当前政策环境对红利资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对于机构的中长期资金的投资选择相对更看重红利资产这种能长期稳定分红的优质标的。随着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场,红利资产的配置需求会越来越旺.
在当下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之下,红利资产的股息率相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溢价”优势愈发显著。若将红利比作房产,其核心价值在于持有期间可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例如,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型行业,往往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盈利能力,能够通过高比例分红为投资者提供类似“收租”的收益。而眼下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的股息率仍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远远高于同期10年期,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的1.71%以及1.96%,也高于A股的中证红利指数,形成明显的预期回报差。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而言,红利资产相当于“可增值的债券”——既能通过股息获得现金流,又可能通过估值修复或企业成长获得资本利得。
1:A/H股红利指数股息率对比图
这样看来,在低利率与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红利资产以其“稳定收益+防御属性+政策支持”的三重优势,成为投资者穿越周期的重要工具。那么当下应该如何捕捉这一机遇呢,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反映了港股通范围内具有稳定分红历史,较高股息率,较低波动率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情况。
从行业分布来看,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的行业分布既聚焦又灵活,成分股高度集中于交通运输(24.3%),银行(20.8%)以及煤炭(17.1%)三大高分红赛道,合计权重超过60%,核心体现高股息特征。此外,相比于其他红利指数在金融地产、环保公用等稳定收益领域的集中覆盖,红利低波指数新增了有色金属、纺服和综合等行业,有效降低单一行业属性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图2: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行业分布图
也正因如此,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在波动控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其风险控制能力明显优于港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及其他同类红利策略指数。根据Wind数据显示,从波动率指标来看,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的年化波动率约为20.77%,而恒生指数,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同期波动率则为22.27%以及23.54%,波动控制在横向对比中尤为突出。
因此随着政策持续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险资、公募等机构对稳定分红资产的配置需求升温,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有望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工具。在市场波动加剧与利率持续下行的双重背景下,$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凭借其"高股息+低波动"的双因子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了攻守兼备的配置方案,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看看。
$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前十大个股:东方海外国际,中远海控,衮媒澳大利亚,衮矿能源,海丰国际,中国宏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民生银行,中国神华(数据
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2020-2024年度涨跌幅分别为:-9.42%,-6.43%,-19.68%,-2.50%,26.87%
$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及其联接基金晨星风险评级为中高风险(R4),适合积极型、激进型投资者。
本文所提及个股仅供举例,不代表投资建议,投资须谨慎。
每日配资网站
宝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